供给侧改革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19-08-13 15:53
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要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首先要掌握供给侧改革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一、什么是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亦称“供给经济学”、“供给方面经济学”,是着重从供给方面考察经济现状和寻求对策的一种经济理论。该理论流派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主要代表有蒙代尔、拉弗、吉尔德等。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一)供给自创需求(萨伊定律)
供给学派认为,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供给居于首要的、决定的地位。社会的购买能力取决于社会的生产能力,而社会的生产能力就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人们在向社会提供商品的过程中自然会创造出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的供给能力越强,需求就越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会出现购买力不足而发生商品过剩的问题(二)力主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供给学派从萨伊定律出发,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供求总是均衡的。他们宣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自由经营活动是促进生产、增加供给的关键因素,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施展才能的最佳经济体制,在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下,各种经济变量都能自动趋于均衡,保证经济长期地稳定发展。国家干预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而且往往由于干预不当而损害经济中的供给力量,因此,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对国民经济有害而无益。(三)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
供给学派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但供给的大小取决于产量的多少,产量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直接结果,而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决于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应以提高储蓄率、投资率为目标,以鼓励企业家冒险和创业为满足。因此通过各种刺激就能增加生产以达到增加供给的目的。在所有的刺激中,税率的变动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因素。税率变动影响着劳动力的供应及其结构,影响着储蓄、投资以及各种有形的经济活动。因此,应该通过减少税收来扩大供给。(四)主张控制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只是交易的媒介,长期来看不会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实质影响。因此,供给学派主张稳定货币,反对通货膨胀。
二、供给侧改革和供给学派的区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是结构调整,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从供给侧改革的上述内容看,同供给学派有着显著不同,而且双方在具体的政策措施上也有所不同。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包括:减少价格补贴等不必要的支出,改革税制,平衡预算,消除赤字;长期推行低货币增长率,采取有节制的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废除一些束缚生产的规章制度,刺激企业投资积极性;适度减税,特别是削减公司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而我国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五大发展理念,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为总体思路,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五大重点任务,从供给侧开展的结构性改革。
三、供给侧改革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十九大报告提出,近期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守住底线,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何在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上述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8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们开始十年之久的宽松货币周期。目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167万亿,是2002年货币供应量的16倍。目前,美国已经开始了加息缩表的进程,如果我们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资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相悖,对汇率稳定带来巨大压力,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容易爆发系统性的危机。(二)控制债务
金融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很多,但是直接的导火索就有一个,债务。目前我国宏观层面的债务主体有三类:政府、企业和个人。经过四年的努力,目前政府部门的债务得到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乱担保乱负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借助产业基金、PPP项目等方式变相负债的现象也大为减少。企业主体债务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清除僵尸企业,降低低效、无效产能。对于企业负债的清理工作,应该按照底线思维,循序渐进,把握货币紧缩的力度,在保证不爆发大规模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杠杆。我国居民债务一直不高,但是最近两年,在去库存的压力下,杠杆从企业部门转向居民部门的倾向比较明显,个人债务攀升迅速,从2015年占GDP的30%左右规模,迅速增加到60%,基本上翻了一番。目前住房去库存的目标基本实现,货币化补贴政策也基本退出,下一步应该控制个人贷款规模的迅速攀升,避免债务率升高对个人消费产生明显的寄出效应。
(三)治理金融乱象
金融乱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新技术引起的,主要是两种新技术进入金融产生乱象。一类是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有两大功能,一个是发挥信息对称,一个是撮合功能,但后来很多互联网公司自己干金融的事,自己搞融资、投资,干的是金融的事,但是没有牌照,而且不受监管,出来大量的乱象。第二个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目前和金融的结合,体现的是数字货币。这个技术会如何改变金融行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看法,但是一个一致意见是必须加强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关闭了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金融乱象的第二部分是改革引起的乱象,改革方向没错,但是配套措施没跟上,准入条件没有搞好,所以就产生了乱象。这一轮金融改革是从2012年开始的,应该说初衷是好的,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配套措施没跟上,导致监管错位,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
从2015年起,中央开始注意金融行业乱象,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2017年起,连续发布了多份监管文件,对金融行业的各种违规行为、套利行为、不当行为进行规范。新政实施一年来,治理效果明显,呆坏账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金融系统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