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专题培训班心得感悟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19-09-02 11:21
虽然在深圳学习和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有专题讲座、现场参观和课后小组讨论。七天的学习训练不仅让我感受到深圳改革、发展、创新带来的翻天覆地、欣欣向荣的变化,也让我觉得学习训练是一种前进的力量,它可以开阔我的视野,开阔我的视野,认识不足,正视差距。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感悟之一:学而启迪思维
在学习和培训中,专家教授对自己从事的理论研究和专题讲座有着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分析和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社会治理这一主题,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工作现状,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深入易懂的解释。余令教授讲授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背景、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购买工作服务的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刘筱教授讲解了大都市社区治理的工作;何艳玲教授诠释了大格局与新思维;卢新根处长理论联系实际,讲解了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工作。他们的讲座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善于抓住要点,剖析难点,让人豁然开朗,深受启发。虽然在整个学习和培训中只有四门短训班,但是专家和教授们的精彩讲座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使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感悟之二:行而开阔眼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培训不仅精心安排专家教授进行集中理论学习和教学,还安排了现场教学:参观考察智慧党建、宝民社区、沿山社区、侨香社区和益田社区。让我充分享受“思想和知识的盛宴”,同时通过对“零距离”的实际访问体验深圳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完善了我的理论,也开阔了我的视野。
“智能党建”是南山区党建通过网络信息化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共生”。构建“网络时代党建”新模式,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开辟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宝民社区的“一核心三要素治理”模式实现了社区的共建,提高了社区所有党支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将社区单位从“局外人”转变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沿山区经济建设方面,已成为深圳产业升级转型的典型范例,辖区内有517家企事业单位。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侨香社区注重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精细化、治理改革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模式赢得了居民区的好评。益田社区打破了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服务模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从而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通过学习、培训和实地考察,我对眼前的快速、科学和创新发展感到震惊。我个人感受到深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惊人趋势。我也感受到了深圳各级领导干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务实务实务实的精神。
感悟之三:思而创新观念
且听且学,且行且思。面对先进经验,怎么看?面对发展差距,怎么办?面对自身不足,怎么做?培训结束后,我再次思考了这三个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想法。首先,做好“穿上衣服”,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一是创新项目审批。所有工商登记、年报、项目管理、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等服务事项,以及群众教育和医疗、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应实行在线受理、在线处理、在线反馈。在大力精简审批流程的同时,强调流程再造。相关部门在“开厂办企”的全过程中,运用信息管理方法,为企业实施网上“预办”和“代理”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开”企业。
二是推进数据共享。近年来,“证件多”、“办事难”和“洋花证件”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人民的办事和企业创新。成为政务服务的“堵点”“痛点”“难点”。企业和群众要少跑腿,做好工作,不阻挠,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的经营成本。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真正不需要其他单位提供可以通过网络验证的信息。二是推进电子证书、电子公文、电子签名等政府服务的应用,坚持所有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和重用的材料不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流通证书。第三,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务,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流程再造。应实行一步验收、在线操作、并行处理和限时完成,使所有可以在线处理的事项不需要在现场处理。
三是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强,网上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弱,是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短板。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促进实体政务大厅和在线服务平台的整合和发展。实体大厅的服务项目将转移到互联网上,实现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的新型综合政府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一号一窗一网”政府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在政府大厅和部门之间来回跑腿的问题。
建议:借鉴江苏、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设立,将职能部门的全部职责移交给行政审批局,实现“一个审批环节”,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有效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二、强化管理,扎实推进空编减编工作一是动态调优盘活编制。加强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改革、管理和信息技术准备,优化结构,盘活存量。积极推进在总量区域内按照“人与事同行,编制与职能转移”的原则,跨系统、跨部门调剂使用编制。我们将继续精简机构,精简行政机构,下放权力,改革公共机构。我们将利用精简后的编制充实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劳动力。要改变各单位需要组织和人员来增加工作任务的观念,从推动单位改变职能、挖掘潜力入手,尽最大努力振兴各单位内部闲置或低效的组织人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和人员增加。为强化职能,人才短缺的单位应通过内部挖掘调整人员配置,从其他单位中适当选拔部分人员培训相关部门,以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储备。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对组织机构设置的监督检查是编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保证组织机构设置法规和政策实施的重要措施。加大对组织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对组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与纪检、组织、财政、人力资源、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发现问题及时交流信息,组织咨询、联合监督等。,形成监督检查机构设置的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机构编制评估机制。组织机构评价是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机构的配置和实施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的系统。通过评估工作,为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规范政府管理、严格依法行政、科学合理调整职责分配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可以促进各级政府机关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公开透明,方便高效,同时可以大力推进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规范管理,可以认真执行组织机构设置的纪律,提高组织机构设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建议:我们可以借鉴深圳的经验,购买社会服务,节约行政成本。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从市场和社会购买。为拯救机构开辟新的途径。同时,将参与单位纳入政府采购服务范围,逐步减少其设立。例如,对那些从事养老、助残、环境维护、文化体育设施维护等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可以从社会上购买服务,从而有效地“花钱服务,不养人,养东西”。由社会企业具有的专业优势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培育和繁荣本地中介咨询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育非营利社会组织,如非政府组织和行业协会;二是建立采购服务招标制度,加强政府对采购服务企业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三是接受群众对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监督,增加透明度;四是选择社会福利等领域作为试点和切入点,改革成功后可以推广到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