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培训学习感悟体会
编辑:武汉大学 时间:2019-10-15 18:11
十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如何把中央的总体政策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二十年来,全县以全村推广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示范村项目,推动全村脱贫致富和温饱。这些项目的完成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在马拜镇白圩、南老镇汤芳、斗龙镇茅坪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我们就此问题先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仍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农村建设有走错方向的危险。因此,对于像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一员,这里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
村庄布局分散,建设混乱,规模小,城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工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农民增收困难。这些问题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必须尽快解决。为了避免绕路和浪费,规划应该首先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一个好的计划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期变化。将来,要合并的偏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定居点不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花很多钱。二是具有和谐性。从村镇的山地地形出发,村镇应该建在山川之上。他们不应该推山、填池塘或砍树。他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自然村落、农村农场和农村社区,防止成千上万的村落出现。第三是以人为本。我们应该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于城市居民。它们不应该与城市相似。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复制城市,把城市变成住宅,以防止贴瓷砖、住在外国建筑里、把粮食运到高层建筑里的现象。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考虑到群众的经济实力,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水平实际上是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郊区村庄和公路沿线的村庄足够强大,可以做得更好、更快。偏远村庄和薄弱村庄的实力很差。不要拆除大型建筑。你可以在一次性计划的基础上尽你所能,并逐步实施。在乡村和农村人口分散的情况下,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村镇布局的长期变化等因素,防止选址、预留不足或空壳。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规划第一,基础设施第一,优惠政策第一,试点第一,从农民最活跃,干部最活跃,条件最成熟的村庄开始。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村庄面貌的建设。新农村不仅是新农村的出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建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然而,从目前全国各县组织的访问的重点和经验介绍来看,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关注村庄的外观。事实上,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全局和长远来看,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基本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是实现农村各方面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新的村镇,过上新的生活。只有富裕的工业才能支撑真正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才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可靠的基础。过去,我们只注重现有房屋和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忽视了工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必须纠正这一点。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应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更多分散的农民开发优质粮食、茶叶、林果、畜禽等资源,扩大和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拉长养殖、育苗、施肥、种植、收获、加工、养殖、沼气生产、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循环链的构建、利益链的形成和要素链的培育,努力形成全县秸秆类水果、八角、板栗、核桃、保险杠橙、杨梅、樱桃、枣、梨、药材、瓜菜集中连片链。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筹资困难的现实,努力探索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具有良好经济和舆论基础的自然村。示范网站取得实际、令人信服的效果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
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如何建设新农村取决于农民自己,如采用哪种建设模式和确定哪种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农民自己投资,建设也由农民自己完成。
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指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委员会,全权负责动员群众、筹集资金、组织建设、质量监督、跟踪管理等工作。
第四,建立农民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委员会规章制度、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对相关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户逐人进行分解。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我们应该采取村内集体安置、农民集资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资金,解决理事会成员的工资和一些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维护和管理费用的问题,以确保一些人当家作主,有钱做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做法。急于求成、速战速决和立竿见影,甚至取代一切和强制命令,都违背了中央政府的精神。农村的落后状况是由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但它不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更不是一项总的工作安排,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虽然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可以定性地确定,但从数量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完全可以量化的事情。即使可以量化,也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进。因此,它是一个可以被丰富的变量。不能说新农村什么时候建成,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不会有进一步的进展。因此,我们不应该太详细,太渴望成功。相反,我们应该稳步前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要反对固定的目标、固定的时间、机械、僵化、教条的评价和接受,反对形成千村一面的普遍评价规则。否则,结果只会是基层单位忙于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