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实业家胡厥文
编辑:admin 时间:2024-05-16 06:28
胡厥文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杰出实业家。他早年创办新民机器厂、合作五金公司、黄渡电灯公司、长城机制砖瓦公司等企业,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重要贡献。他和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下深厚友谊,竭尽全力支持党的革命事业,团结动员民族工商业和知识界人士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为建立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是我国民族工商界的一位杰出代表,被称为爱国实业家的典范。
立志实业救国
胡厥文,又名胡保祥,1895年10月出生于上海嘉定。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胡厥文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中华民族忍受屈辱的现实,强烈地震撼了他,亡国灭种的威胁“时萦脑海,无时或释”。胡厥文认为要拯救国弱民贫的中国,只有振兴实业。没有轮船、火车、飞机、大炮,何以抵御外敌?他怀着“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如愿考取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专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即到工厂从一名普通钳工干起,以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收集掌握基础资料,积累了生产操作经验。
1921年,胡厥文创办了新民机器厂,矢志发展我国的母机工业。他坚信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也能干。大胆改革工序,吸收先进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生产出的产品以质量上乘、价格低廉而广受欢迎。短短几年,他经营的企业从一个发展到五个,胡厥文也因此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界人物。
1932年1月,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胡厥文意识到仅仅依靠实业,无法从根本上救中国。时值壮年的胡厥文奋臂向前,全力投入抗日救亡中,组织工人们日夜赶制手榴弹、炮弹支援前线作战。当他得知兵工厂生产迫击炮弹缺少人手,立即安排40多名熟练的翻砂工人前去支援。得知十九路军武器装备差,弹药供应十分困难,他立即动员上海其他企业抽调工人,拆迁工厂机器,到沪南建临时工场,赶制手榴弹、炮弹、地雷、水雷送往前线,支援守军对日作战。他还发动机器同业会员家属们前去慰问救护伤员,赶制棉衣,鼓励大家团结起来,抗日救国,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保存实力内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上海的形势日趋紧张。为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胡厥文向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催促国民党政府加快实施工厂内迁。他发动江浙沪宁的百余家民营工厂内迁,同年8月,他率先行动,带领自己经营的几家工厂职员、家属连同机器设备和物资,乘21艘木船,冒着敌人的炮火,踏上了内迁的征途。途中历尽千难万险,保存了可贵的人力物力资源,成为抗战时期后方民族工业的中坚力量,在军需民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9年1月,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到胡厥文所办的合作五金厂参观,他们观看了工人的操作技术,高度评价工人们团结合作、支援抗战的精神。周恩来欣然为工厂题词:“供给前方的生产,是国防工业第一要义”。
由于连年战乱,生产民族工业所需的原材料来源日趋紧张。国民党政府对内迁的工矿企业从原料到生产、流通市场等环节都严加控制,造成原料短缺、市场紧缩、捐税增加,而国民党四大家族运用手中的权力,操纵财政金融,大发国难财,乘民族工业之危进行掠夺和吞并。内迁工厂数量急剧萎缩,多数工厂难以维继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没有着落,胡厥文痛心不已。他带领工人代表们前往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请愿,却遭到无情拒绝,工厂艰难的境况和遭遇,使他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投身民主革命
1945年8月,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达成《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及战后建国的主张,给胡厥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呼吁和平,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主张,正好符合胡厥文内心的强烈愿望。他意识到没有民主开明的政治,就无法实现救国的理想。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胡厥文逐步从“实业救国”的幻想中走出来,毅然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洪流之中。
抗战胜利后,重庆各派政治力量空前活跃。胡厥文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提出召开党派会议协商和组织联合政府的号召,联合业界要求实现和平、民主,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经济政策,维护民族工商业的利益。他勇敢地发表政见,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抗争,争取民主与和平,从此走上了一生的转折点。他和黄炎培等人发起组建中国民主建国会,团结爱国工商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为建立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
胡厥文在上海带领民建成员积极开展工作,为迎接上海解放作准备。1949年6月15日,胡厥文在北平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9月,他作为正式代表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定跟随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胡厥文满怀热情投入祖国建设。他经常组织工商界人士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励大家爱国守法,积极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在胡厥文的支持下,次子胡世华第一批申请入伍,踏上了朝鲜战场。1952年,胡厥文担任赴朝慰问团副总团长,到战火纷飞的前线看望人民子弟兵。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使他深受震动。胡厥文倾其所有带头捐款购买战斗机,把在国外教书的女儿寄回的外汇全部捐献出来,支援抗美援朝。他深感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不可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胡厥文无私奉献,带头认购公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率先在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带动工商界同仁积极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他把两层住房连同工厂一起捐给国家,全家人租房住,从有产者自觉变为无产者,在工商界中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胡厥文等人的大力推动下,上海只用了6天时间,数百个行业全部实现了公私合营。
胡厥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他提出有关工业标准化的提案,受到中央重视。他提出机器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主导力量,机器尺寸必须准确,材料必须优良,名称必须统一。设立标准量具检验所,以校准精密尺寸,建立特种钢材钢厂,并对各种机器、机件定出全国统一名称。他先后就统一战线问题、振兴中药事业、加强设备管理、重视职业教育等向中央提出建议,受到高度重视和采纳。
胡厥文先后当选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长期的交往中,胡厥文曾写过不少歌颂毛泽东的诗篇。毛泽东逝世时,胡厥文曾赋诗悼念,决心“悲痛化为力无穷,革命到底务贯彻”“庸才自愧一无能,誓跟党走心如铁”。纵观胡厥文的一生,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振兴、社会进步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