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保险+期货”为乡村产业保价护航
编辑:admin 时间:2024-01-04 06:12
日前,《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优化“保险+期货”,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开发,更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近年来,“保险+期货”的金融支农惠农模式创新,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在保障农民收入、服务初级农产品保供稳价、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悄然推动着我国传统农业风险管理理念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期市分散价格风险
“保险+期货”作为一种创新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业务,核心机制是将“保险”这种农民们熟悉的金融工具,同“期货”这个专业性强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利用期货市场对价格风险进行转移。
具体模式为:农户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产品,确定保险合同保障价格。保险期间内,如通过期货市场反馈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保障价格,由保险公司将差额部分赔付给农户。保险公司则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同品种场外期权进行再保险,对冲可能发生的赔付风险。
我国“保险+期货”服务乡村振兴,赋能乡村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据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73家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大豆、玉米、生猪等18个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2749.65万吨。项目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覆盖农户538.7万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488个、涉农企业2349个。
保费投入方面,共投入保费67.2亿元,实现赔付44.93亿元。其中,期货交易所支持保费21.85亿元,参保主体自缴保费20.44亿元,政府财政补贴保费20.33亿元,期货公司捐赠保费2.96亿元,自缴保费赔付率219.81%。
中国期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期协制定了“保险+期货”领域首份业务指引,并进一步优化完善“保险+期货”业务专项评价方案,倡导行业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实现社会价值与自身经济价值的统一。
而作为首倡者和推动者,期货交易所是支持“保险+期货”项目资金、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202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支持项目资金约1.4亿元,在云南、海南两省21县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郑州商品交易所主打苹果、红枣、花生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36个,全年支持项目资金约1.8亿元,同比增加50%;大连商品交易所今年以来项目总保费约2.4亿元,其中覆盖玉米、大豆种植面积170多万亩。
地方政府的项目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有江苏、广西、广东、湖南等多地政府明确对“保险+期货”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多个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比例出现提升。比如,郑商所支持的湖北省棉花收入险项目,财政补贴比例超过60%,而过往交易所支持项目政府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45%。
地方政府在参与项目的深度上也在加强。比如,广州创新“保险+期货”财政支持模式,通过锚定养殖亏损线和养殖盈利线,实施“阶梯式”保费补贴政策平衡生猪养殖风险,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再如新疆,为优化棉花“保险+期货”,探索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性补贴可替代路径,日前出台专门的政策明确2024年将试点棉花收入保险。
模式创新拓展保障
今年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和品种创新纵深推进。亮点之一就是加强跨界合作,“保险+期货+N”凝聚起综合支农合力。
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例,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力扩种油料大豆”的要求,结合大豆扩种难点和期货工具特点,大商所推出“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在“保险+期货”模式中系统性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形成闭环,即“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前端银行基于大豆远期订单和收入保险为投保主体提供贷款,后端龙头企业与投保主体签订大豆远期订单以及基差协议进行收购,在“保收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解决种植环节融资难以及后期行情不佳时售卖难的问题,为大豆种植业提供从种到卖全过程金融保障。
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介绍,黑龙江省北安市“银期保”项目由中粮期货携手4家期货公司共同开展,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河市分行提供涉农贷款,由中粮贸易黑龙江有限公司实施大豆收购。吴浩军表示:“原有的‘保险+期货+订单+信贷’模式得到了质的提升和量的推广,让相关机制和合作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让春耕融资和秋收售粮等规模化种粮主体的关切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保险+期货”的项目标的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价格保险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保险+期货”项目已覆盖18个农业品种并得以有效延伸。比如,2022年底以来,在原有猪饲料“保险+期货”项目基础之上,立足广东省渔业养殖产业特色和养殖细分产业的饲料结构需求,广发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联合太平洋保险创新推出鱼饲料“保险+期货”,将“政策性基本险+商业性补充险”相结合,创新农险产品,为水产养殖户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目前已提供风险保障超10亿元,累计承保鱼饲料超50万吨。饲料“保险+期货”目前进一步拓展至鹅、鸭、奶牛等养殖领域。
向常态化机制化迈进
“保险+期货”涉及农业、保险、期货等不同行业或领域,优化完善,需要各方合力。下一步,优化“保险+期货”如何发力?业内专家表示,首先,要不断拓展服务农业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进一步凸显“保险+期货”的期货特色与成色,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和定价交易能力。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期货交易者结构,扩大期货市场容量。
其次,要不断形成保费资金供给的多元化、长效化。通过中央财政奖补等手段,引导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建立地方财政对“保险+期货”的常态化补贴机制。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整合中央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向“保险+期货”倾斜,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地区项目开展。鼓励东西部协作资金及其他社会帮扶资金支持项目开展。
此外,还要不断完善“保险+期货”工具运用的常态化、机制化。推动由期货交易所主导的推广试点,向地方政府主导、农户需求导向、期货交易所激励、多方共同参与、农户主动运用转变,更好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户引导、机构对接方面的作用,以及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在农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