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培育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编辑:admin 时间:2022-07-08 12:19
时值高考季。今年有多家高校新增“智慧农业”相关专业,以培养更多有知识、懂应用的“新农人”,满足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例如,有的高校新增“智慧林业”专业,有的新增“智慧水利”专业等。不难发现,“新农人”在解决相对贫困、有效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新农人”进村入寨,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统计,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根据规划,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要超过1500万人,“新农人”依然存在巨大缺口。众多高校新增相关学科,为培育“新农人”提供了专业成长路径。
与父辈相比,“新农人”拥有更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懂得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处理,善于运用电商与冷链物流,懂得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合力创业,帮农村解决了产业规模小、力量弱、资金少等问题,赋予传统农业全新活力。不过,在具体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中,部分“新农人”由于存在经验不足、风险承受力有限等短板,加之受市场环境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注重经济利益,对于生态效益重视不够等问题。
培育更多更好的“新农人”,关键在于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实现其向“兴农人”的身份升级转变,进而让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
首先,要让“新农人”懂农业。一是要懂农业的多功能特性。“新农人”需清晰深入地理解农业食物保障、生态涵养、服务城市、休闲体验及文化传承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的价值。二是要懂农业发展的规律。“新农人”在农业生产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之路;同时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在认真研判投入产出、供需关系、市场占有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精准选择有基础、有前景、有市场的地方特色产业。三是要懂农业产业兴旺之道。要基于第一产业而又不囿于第一产业,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搭建好联结桥梁,大力发展“农业+”,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优化,并突出优质化、生态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最大程度挖掘农产品的价值。
其次,要让“新农人”爱农村。一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审视农村的功能和价值。农村是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农耕文化传承的故园、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新农人”要切实守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珍爱“一花一草”,让农村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绿水长流、土壤常净。二是要助力农村文脉的传承和延续。“新农人”要自觉遵守长期存续并引导和促进乡村发展的村规民约、伦理规范等行为准则,积极挖掘和传承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坚守乡村“土”味。三是要以“治村”情怀参与农村发展。“新农人”要不断自我革新,努力提升自身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贡献力。
再次,要让“新农人”爱农民。一是在发展壮大自身事业的过程中,“新农人”要开发和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营造更加包容的环境,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二是通过建立健全“新农人”和小农户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获得产业发展红利,以产业兴旺实现创富、守富、带富、传富的目的。三是在不断提升自身融入乡村认同感的基础上,以“传帮带”的形式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等授予当地农民,手把手带动和培养一批村民,从而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升级转变。
来源:乡村振兴网